![]() |
| 網站首頁 | 睡前故事 | 童話故事 | 校園故事 | 勵志故事 | 民間故事 | 成語故事 | 笑話故事 | 經典故事 | | ||
![]() |
||
|
||
|
|||||
122桓溫北伐 | |||||
作者:佚名 睡前故事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5/7/8 ![]() |
|||||
122桓溫北伐陶侃平定了蘇峻的叛亂以后,東晉王朝暫時得到了安定的局面。這時候,北邊卻亂了起來。 后趙國主石虎(石勒兒子)死了以后,內部發生大亂,后趙大將冉閔稱帝,創建了魏國,歷史上稱為冉魏;鮮卑族貴族慕容皝(音huǎng)創建的前燕又滅了冉魏。公元352年,氏族貴族苻健也乘機占領了關中,創建了前秦。 后趙消亡的時候,東晉的將軍桓溫向晉穆帝(東晉的第五個天子)上書,要求帶兵北伐。桓溫是個很有軍事才能的人,他在當荊州刺史的時候,曾經進兵蜀地,滅掉了成漢,給東晉王朝立了大功。 但是東晉王朝內部矛盾很大。晉穆帝表面上提升了桓溫的職位,現實上又猜忌他。桓溫要求北伐,晉穆帝沒有贊成,卻另派了一個殷浩帶兵北伐。 殷浩是個只有虛名、沒有軍事才能的文人。他出兵到洛陽,被羌族人打得大敗,死傷了一萬多人馬,連糧草武器也丟光了。 桓溫又上了道奏章,要求朝廷把殷浩撤職辦罪。晉穆帝沒辦法,只好把殷浩撤了職,贊成桓溫帶兵北伐。 公元354年,桓溫統率晉軍四萬,從江陵出發,分兵三路,進攻長安。前秦國主苻健派兵五萬在峣關抵抗,被晉軍打得落花流水。苻健只好帶了六千名老弱殘兵,逃回長安,挖了深溝服從。 桓溫勝利進軍,到了灞上。長安附近的郡縣官員紛紛向晉軍投降。桓溫收回告示,要百姓安居樂業。百姓歡天喜地,都牽了牛,備了酒,到軍營慰勞。 自從西晉消亡以后,北方百姓受盡混戰的痛苦。他們看到桓溫的晉軍,都高興地流著眼淚說:“想不到明天還能夠重新見到晉軍。” 桓溫駐兵灞上,想等關中麥子熟了的時候,派兵士搶收麥子,補充軍糧。可苻健也厲害,他料到桓溫的打算,就把沒有成熟的麥子一切割光,叫桓溫收不到一粒麥子。 桓溫的軍糧斷了,呆不下去,只好退兵返來。但是這次北伐畢竟打了一個大勝仗,晉穆帝把他提升為征討大都督。 以后,桓溫又進行了兩次北伐。最終一次,進攻前燕,一向打到枋頭(今河南浚縣西南),之后,因為被前燕切斷糧道,遭到失敗。 桓溫長期掌握東晉的軍事大權,野心越來越大。有一次,他自言自語地說:“須眉漢如果不能流芳百世,也應當遺臭萬年。” 有個心腹官員知道他的野心,向他獻計,說要提高自己的威信,就先得學西漢霍光的辦法,把現在的天子廢了,自己另立一個天子。 那時候,晉穆帝已經死去。在位的天子是晉廢帝司馬奕(音yì)。桓溫帶兵到建康,把司馬奕廢了,另立一個司馬昱(音yù)當天子,這就是晉簡文帝。桓溫當了宰相,帶兵駐在姑孰(今安徽當涂)。 過了兩年,晉簡文帝病重,留下遺詔由太子司馬曜承當皇位。這就是晉孝武帝。桓溫本來以為簡文帝會把皇位讓給他,聽到這個新聞十分失望,就帶兵進了建康。 桓溫到達建康那天,隨身帶的將士,都是全副盔甲,手里拿著明晃晃的武器。朝廷官員到路邊去迎接時,看到這個情景,嚇得變了臉色。 桓溫請兩個最有名望的士族大臣王坦之、謝安到他官邸去會面,王、謝兩人早已聽說桓溫事前在客廳的背后埋伏一批武士,想殺掉他們。所以,王坦之到了相府,渾身出冷汗,連衣服都濕透了。 謝安卻十分鎮靜。進了廳堂坐定過后,他對桓溫說:“我聽說自古以來,講道義的大將,總是把兵馬放在邊境去防備外兵入侵。桓公為什么卻把兵士藏在壁后呢?” 桓溫聽了,也有點不美意思,說:“我也是不能不防備點兒。”說著,就命令左右把前面埋伏好的兵撤去。 桓溫看到建康的士族中反對他的勢力還不小,不敢輕易動手。不久,就病死了。 桓溫死后,謝安擔任了宰相,桓溫的弟弟桓沖擔任荊州刺史,兩人同心協力輔佐晉孝武帝,東晉王朝出現了團結的氣氛。 |
|||||
睡前故事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 |||||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申明 | 網站公告 | 管理登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