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網站首頁 | 睡前故事 | 童話故事 | 校園故事 | 勵志故事 | 民間故事 | 成語故事 | 笑話故事 | 經典故事 | | ||
![]() |
||
|
||
|
|||||
康熙私訪牛街 | |||||
作者:佚名 睡前故事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5/7/5 ![]() |
|||||
康熙私訪牛街在北京牛街①禮拜寺里面,有一道康熙的圣旨和他御賜的半副鑾駕。提起這半副鑾駕,另有一段故事哩。 這故事得從監察御史說起。清代京城設有監察御史,巡視察訪政事民情,給皇上做耳目。 這天,京城監察御史興致來潮,出城郊游。他帶著嬌妻寵妾,公子小姐,騎馬的騎馬,坐轎的坐轎,穿過大街小巷,威風凜凜地直奔郊外。這天碰巧是禮拜五,回民的主麻②日子。當監察御史經過牛街的時候,只見街上人群熙熙攘攘,齊向禮拜寺擁去。這御史是個昏官,只懂得欺壓百姓,卻對百姓中的宗教習俗一竅不通。他見這么多回民擁進寺里,心中不免有些困惑。他本想下轎打聽一下,可是身邊隨從眾多,有所不便,再加上出城游玩要緊,也就顧不得這檔子事了。 過了幾天恰好是回民的開齋節。在開齋節里,穆斯林們每日吃過晚飯后,就穿上干凈的衣服,戴上白色的禮拜帽,到禮拜寺做禮拜。一連一個月,天天都是這樣。這天,御史來到牛街,剛好又看到了回民擁進了禮拜寺。他心里更犯開了嘀咕:這么多的人擠進寺廟,不知有什么事?按照他的經驗,百姓聚眾聚會會議,輕則鬧事,重則謀反,總是沒有好事。莫非這些回民也要圖謀不軌?京城可是皇上住地,如果發生事端,本監察御史責任不輕。他想,要是這些回民真的聚眾謀反,本御史定要拿獲破案,上報朝廷,皇上一定重加犒賞,本官再要升任也就不難了。想到這里,心里美滋滋的。 御史來到牛街禮拜寺,左轉右轉,還沒等出來,轉頭見一個賣糖的小販,就問: “小老弟,這里每日都聚著好多人,到底是干些什么呀?” 小販白了他一眼,說:“回民信奉真主,天天夜聚明散。他們心可齊了,誰要欺侮他們,他們就擰成一股繩,一心對付外人。可是惹不得啊!” 原來,這小販是個愣頭愣腦的小伙子,剛從外地來,不懂得回民的端正。 昨天,他賣完了糖果,順便買了一塊豬肉,就走進回民小吃店要吃面茶。幾位回民老大爺說了他幾句,誰知這小伙子火氣挺大,嘟嘟囔囔罵了一通。這一罵可不要緊,附近的穆斯林們都來了,大家齊聲說他不對。不得已,小伙子只好認了錯,走了。他剛剛平了氣,碰上御史來問,又挑起他的火來,借機就發了一頓怨氣。 哪知,小販說的“他們信奉真主”一話,叫御史大為吃驚。他想:現在是大清的天下,他們竟敢不服皇上,信什么真主,這還了得!這不是謀反又是什么!御史回到府上后,立馬寫了一道奏折,呈報皇上:“牛街回民夜聚明散,秘密聚會,另立真主,妄圖推翻大清。” 奏折送到康熙面前,他翻開一看,大吃一驚,這牛街住的都是回民,這幾年國泰民安,他們也吃穿不愁,為何還要謀反?眼眉底下的京城竟有人要造反,這還了得!于是,康熙馬上傳旨請眾位文武大臣上殿商量對策。一幫文武大臣聽到這個新聞,有的嚇得兩腿篩糠,有的驚得兩眼溜圓,侍衛大臣獻計說:“快,快派旗兵包圍牛街禮拜寺!”軍機大臣接上話茬:“對,先把禮拜寺的主持人捉來,逼他招出反叛頭目。” 康熙心想:大清立國不久,威震四海,不相信有人敢在老虎(tiger)嘴邊拔毛。 可是御史既有奏折,就不能不防。京城要地,必須穩妥處置。于是,便對大臣們說:“眾卿所見不無道理,侍朕前去察訪一番,看個究竟,再作處置不遲。” 這天晚上,康熙便去私訪牛街。他脫下龍衣龍袍,穿上便衣便服,頭戴一頂回民白帽,不聲不響地伴伴隨著穆斯林們進了燈火通明的牛街禮拜寺,康熙依然頭一回進禮拜寺,只見寺中心一座大殿,五間房寬,十余丈深,這氣勢雖算不得十分宏偉,卻也不凡。大殿前有一座八角樓,名曰邦克樓,那是為穆斯林們報告禮拜時辰的;左右另有兩座碑亭,存放著前朝的石碑;大門旁另有一座兩層的小角樓,借著燈光還能看清上面的橫匾寫著“望月樓”。大殿兩旁有古柏十八棵,一條夾道從中穿過。康熙見穆斯林們上了大殿,他也跟出來;別人脫鞋,他也脫鞋;別人跪在絨毯上,他也跪在上面。連著幾天,天天都是這樣。到了最終一天,可與往常大不相同了。這天,康熙剛剛跪定,只見幾位身穿長袍又戴纏頭的人走進大殿,他想,這可能就是阿訇(hōng)了。這時只聽其中一位還高聲講著什么,聲音嘹亮如同朗誦。講完過后穆斯林們向西叩頭朝拜,最終禮拜完畢,退出大殿,辨別回家。 那位阿訇講的是古蘭經,可康熙一句都沒有聽懂。他趕忙跟上人群,向一位老穆斯林問道:“老叔,我有點耳背,沒聽清剛才講了些什么?”那位老穆斯林看了他一眼,說道:“剛才王阿訇講的是古蘭經第四十六章:仁慈的穆罕默德對穆斯林的教誨。” 康熙回宮后,馬上差人把進貢的《古蘭經》拿來連夜翻閱,他前翻后找,到底都沒有找到要謀反的字句章節。康熙心里曉暢了,難怪幾天來我一點都沒有看出回民謀反的跡象,這些都是伊斯蘭教的宗教教義。 康熙立即召見群臣,對他們說:“朕已得知真情,牛街回民夜聚明散,乃伊斯蘭教的齋月禮拜!哪里是什么謀反!御史官妄告不實,險些誤了大事。” 群臣一聽原來是這么一回事,都搖頭晃腦議論開了。侍衛大臣因時制宜,大著聲音說:“監察御史身為朝廷要職,竟真假不分,謊報軍情,理當問罪!” 軍機大臣又連忙接著說:“對,近年來不少人妄報假案,騙取朝廷封賞,危害大清江山,不可不嚴加懲辦。”康熙當即傳旨宣御史上殿。 監察御史自上了奏折以后,暗暗自喜,料想皇上少不了要捉幾個回民反叛頭目開刀問斬,自己落得一個加官晉爵,好不得意。他接到圣旨便馬不停蹄地來到金鑾殿,只聽康熙問道: “你從那邊得知牛街回民謀反?” “我親眼看見牛街的回民在禮拜寺夜聚明散,我想定是秘密聚集,策劃謀反之事。” “回民進禮拜寺,是按教規做禮拜,與謀反完全無關。你另有何證據?” “我聽小販說,回民信奉真主,不信大清皇上。” “把小販的狀紙呈遞上來。” 御史慌了,斷斷續續他說: “不……不曾有狀紙,是他在……在街上親口對我講的。” 康熙聽罷大怒:“你身為朝廷監察御史,竟連回民習俗習慣也不知曉,無知到此種地步。你誤聽謠言,妄報不實,險些誤朕大事!來人,快把他推下去,摘掉頂戴花翎,貶為庶民!” 御史本想討賞請封,卻不料倒被罷了官,連喊冤枉。 康熙詔諭朝廷百官,今后凡有妄報不實者,一律減輕治罪。 為防止再發生類似事件,康熙又下了一道圣旨: “朕評漢回古今之大典,自始之宏道也。……如宮民因小不忿借端虛報回教謀反者,取司官先斬后奏……。” 放下御筆,康熙沒有馬上差人送旨,他離開龍案,反剪雙手在殿上走來走去,心里前思后想:頻頻去牛街禮拜寺,看得出往返民是很齊心的。他們畢竟不是旗人,明天不謀反,難保他們以后不謀反。嗯,我再送它半副鑾駕,既可顯示大清的圣明,又可籠絡民心。” 第二天,一道圣旨和半副鑾駕吹吹打打地送到了牛街禮拜寺。 ①牛街:在北京宣武區,是北京回民聚居的地方。 ②主麻:指穆斯林每星期五正午過后于當地清真寺舉行的個人禮拜。 |
|||||
睡前故事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 |||||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申明 | 網站公告 | 管理登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