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閱讀史》讀后感800字!
以對自我閱讀的剖析和梳理,揭示了歷史、社會、政治與意識形態對于人們在進入閱讀時的先在立場的無意識影響,洪老師在梳理童年、文革、新時期、九十年代不同時期對同一本書的閱讀史過程中,證明了閱讀這一行為本就是在社會歷史規約下攜帶一定立場的閱讀,談《鼠疫》一篇所要說明的正是經歷文革之后,人們普遍的以幸存者心理去閱讀與接受其所提供的災難隱喻與挪用《鼠疫》中醫生講述經歷鼠疫的敘述姿態;
洪老師講牛漢、郭小川還有一些詩人的篇章我沒有看,因為實在是過于陌生,我喜歡他評戴錦華和《切格瓦拉》的這兩篇文章,前者是因為他在評“戴錦華”,這咋能不愛;后者是因為其中摘錄了他的學生和學生的朋友論述自由主義的信件,摘錄如下:
“對個人自由、價值和尊嚴的尋求,如果僅從知識分子階層的視野和立場出發,則將合乎邏輯地退縮為漠視民眾存在和利益的精英主義。在具有廣大人口的欠發達的東方國家,尤其如此。更進一步,這種自由主義理念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特別是在欠發達國家,將演變為主張弱肉強食的“經濟自由主義”,演變為以資本操縱權力的“政治自由主義”。最后,則將以大資本對政治、經濟和文化資源的全面壟斷而告終。
其實,一個自由主義者,如果他的思想足夠真誠和徹底,那么就會不懈地尋求那應當屬于每一個人的自由、價值和尊嚴。更進一步,就不得不在老板的自由與打工仔的自由之間,在跨國資本追逐超額利潤的自由與欠發達國家及其人民謀求生存和發展的自由之間,做出判斷和抉擇。這意味著,一個真正徹底的自由主義者,最終將完成其精神的蛻變,進而以階級的、解放的立場和方法重新觀察世界、歷史和人類自身。Liberalism,為什么就不能升華為解放主義呢?
因此,自由主義,說到底不過是一種中間的、暫時的立場,一種懸浮的狀態,一旦降身到具體的社會歷史環境,就必然要在紛紜錯綜的各種傾向的觀點和路線當中,一句話,在彼此對立的集團利益當中,做出各自的選擇。尤其是在社會矛盾尖銳激化的時代,它將不可避免地被超越一一不是從左的方面,就是從右的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