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創新管理手冊》讀后感800字感覺這本書有些被忽視了。這是一本關于創新管理的長篇文獻綜述,32個章節,關注32個問題,內容基本都是都該領域已有研究成果的綜述、核心觀點提煉,全書五百余頁,約五分之一是參考文獻,粗估約引用了3000余份文獻。這些文獻就是一個創新的知識庫。
這本書基于對創新活動的來源、本質與結果的理解,重點探究如何管理創新以及影響創新管理的特定情境等問題,提供的是關于創新管理這一領域已有的知識庫。32個主題,有感興趣的,也有不太感興趣的,但可以總體了解2011年前(文獻最新時間)創新管理領域的研究情況。
書不是很好讀,因為一章就是一個重要主題(如用戶創新、創新網絡),但只有數頁篇幅,信息密度很高的同時,也因過于概述犧牲了文本的生動性,不過也可以理解,據譯者序,這本書英文原版在清華大學經管學院博士生課程“創新研究”課堂上使用過,說明還是需要一定的知識儲備。但比起正在看的充斥著數學公式圖表的資產估值相關書籍,可讀性又好上很多。
牛津手冊的作用也是充當一個知識門戶,讓你由此能夠初步連接到關于這個主題的廣闊而復雜的研究領域。這些形形色色的研究,總有一些與你關心的問題產生聯結,給予你啟發甚至答案。通過閱讀這本書,我找到了不少感興趣的相關論文,比如關于促進和阻礙創新的組織故事一節,我找到了1983年發表于管理科學季刊的The Uniqueness Paradox in Organizational Stories一文。
管理學者和心理學、社會學者眼中的創新,確實有著非常明顯的研究興趣、范圍和話語差異,但對創新的本質理解又有基本的一致性,可以互相啟發?梢源_定的一點是,知識的多元化,會更有助于識別不同知識源的價值,自步固封,往往會產生專家的傲慢和短視,同時,對一個特定領域的深耕,類似一萬小時規律,才可能積累出大量的隱性知識,在條件合適時,帶來知識和想象力的飛躍,甚至根本性創新?偠灾,想成為一名卓越的創新者,光靠靈感是不行的,只會給別人提供創新的素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