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網站首頁 | 睡前故事 | 童話故事 | 校園故事 | 勵志故事 | 民間故事 | 成語故事 | 笑話故事 | 經典故事 | | ||
![]() |
||
|
||
|
|||||
陶器 | |||||
作者:佚名 經典故事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5/7/30 ![]() |
|||||
這位老人不識字,但,他是本市惟一的制陶藝人,名聲遠播,每年都有外國人慕名前來購買他的陶器作品。畫報,互聯網上,也不乏對他的介紹。 兒童時代,老人家貧,父母無力供他讀書,他只能每日在田間干雜活。那里的鄉野有好土,非常適合制陶器,這樣的手工場有許多。耳濡目染,他對陶器產生了興趣。可惜,手工場生產的陶器一切是生活日用品,廉價而粗糙,匠人們都沒有出色的。他跟著照葫蘆畫瓢,只是弄出一堆小孩子的玩意。 到了少年時代,他覺得自己無法割舍對陶器的熱愛,總想著造出真正的陶器。但是,這時的父母開始干涉他,認為這種雕蟲小技不足以謀生。他不聽話,屢屢遭到父親(father)的打罵。一次,父親盛怒之下,揮鐵鍬砸他制陶的臺架,他下意識地伸手去擋,結果左手斷了根小拇指。 父親過世后,他沒有了管束,與母親相依為命,日日除了在田間操勞,便是坐在家門口制陶。20多歲了,還沒娶上媳婦。母親著急,托人說合,但兒子不務正業的“陶癡”名聲已經在外,沒有誰家愿意把閨女(daughter)許配給他———而他本人根本就不在乎。 “文革”期間,一次市革委會搞農民藝術展覽,選中他的一件作品,照片還上了報紙,這件事居然減緩了他的婚姻大事———一位插隊的城里姑娘傾心于他的藝術,嫁給了他。那時,他已經43歲了。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他隨太太進城,每日依然在制陶。不同的是,他有了“市場意識”,陶器都是用來換錢的,因為太太一個人在工廠上班,難以養活全家。 又已往十多年,他的周圍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轉變———雖然他只認為自己是個制陶的工匠,但別人卻說他是“老藝人”。他的作品越來越走俏,被作為藝術品陳列、收藏。他本人并不認為自己的作品值多少錢,但市場卻把他的作品的價格一抬再抬———有一段時間,他甚至為此驚駭:怎么,一個陶制的仙女能賣上1200塊? 他在不知不覺中得到巨大的成功。因為他那些質樸、生動、精致的作品在這個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是任何人無法復制、模仿的。他的名字開始進入報紙、電視,他本人也不時被邀請參加這個聚會會議、那個運動…… 有人指教老人的成功經驗,老人壓根不知道如何向他注釋,只是說:哎呀,我這輩子呀,也就是圍著這個呆板轉呀轉的…… 是的,就是這么轉過來的———你圍著一件事轉,轉呀轉,轉到黑發變成白發,轉到地老天荒,最終,你就會轉成一個圓心,世界也要圍繞著你轉的。 |
|||||
經典故事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 |||||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申明 | 網站公告 | 管理登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