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網站首頁 | 睡前故事 | 童話故事 | 校園故事 | 勵志故事 | 民間故事 | 成語故事 | 笑話故事 | 經典故事 | | ||
![]() |
||
|
||
|
|||||
有些美麗無關愛情 | |||||
作者:佚名 經典故事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5/7/7 ![]() |
|||||
有些美麗無關愛情熟悉小清的時候我正在讀高三,正是大可煩惱的人生轉折點,那時候我們只是平常的通通信,因為我們相隔遙遠,并不能晤面,所以只能算得是筆友,這在事先網絡并不發達的時代是一種時行的交友方式,我已記不清事先交筆友的目的,好象只是學生時代一種尋求共鳴的大略手段罷,大概是別的,我也說不曉暢了,有些事想到來是很模糊的。 但我記得很清楚的一點是,事先很珍惜這樣的友誼,感覺這是冥冥之中的緣份,事先就十分地信這個,好象事先十分流行的折紙鶴游戲一樣,是一種年少的無拘無束又帶點淡淡哀愁的浪漫情懷。我發覺當我現在想來描述這一份珍貴的友情的時候,我竟然有點兒詞不達意,大概真正的友誼都是不用說什么,永遠就那么純潔如詩般地擺在那里,而所有的形容倒反而顯得了一點狹隘的狹隘。 第一次高考的失利讓我踏上了在事先被形容得異常凄慘的“高四”之路,那時候小清便在某種程度上成為鼓勵我奮進的人,因為學習事忙,我常常無暇復興她的信件,但她卻總能夠理解我,不至于心生疏遠,是她一封又一封的來信使我在鎮靜的學習之余感到寬慰。小清喜歡畫畫,她常常寄來一些她的“畫作”逗我開心,她的畫是以卡通漫畫為主的,是小女孩兒喜歡的一種時尚,我事先是那么認為的,但看到那些漫總能讓人忘卻此前的煩惱與燥亂,在簡樸而清秀的筆畫勾勒中,給人的是種青春無暇的純粹印象。 離學校不遠的地方有一座橋,那是座古橋,老長老長的,足足有五里,當地人都叫它作五里橋,每到周末的下午,不管是怎么樣的情形,我都要抽空到那里走一遭的,在橋上漫步走來的感覺是那樣的悠閑,可以讓你忘卻即將讓人窒息的鎮靜的學習,那時候,那座橋是我心情的一個驛站,每回走上那么一遭返來,我總會有所收獲,這時候就要動動筆把它記錄下來,于是堆集下來也有那么一本的文字了。每回寫信我總會通知小清我在橋上的一些事兒,以及收獲,有一回我在橋上看見了一位垂釣的女孩兒,神情甚為安詳而鮮艷,不覺有點兒出神,返來做了一個鮮艷的夢,便把這夢通知了小清。之后小清卻把我在橋上的這些事畫成為一幅很有意思的畫,那幅畫我一向保存著。 復讀的時候我是住校的,宿舍里時常都是甚為吵雜的,但有一個小庭院,院里頭種了幾株清竹,有風的時候蕭蕭著,無風的時候也蕭蕭著,倒是一道別致的景致。事先為了抵御夏日蚊蟲的叮擾,我們都搭起了蚊帳,我睡在上鋪,又靠著窗口,時常躲在里頭讀書寫字的,閑時抬頭便能看見窗外的明月,伴著徐徐清風吹來,于是我便故做浪漫地把那一個小空間聊作一個小閣,名曰:清風明月閣,記妥事先還題了一首小詩: “微雨燕子(swallow)飛,春風當此生。舊院竹蕭瑟,新閣月朦朧。落絮引思緒,游絲帶清風。人生不得意,此心當更恒。” 把這些想的寫的也都寄予了小清,她復書說,“看來你依然活得甚為有滋有味的”,她卻不知道我把那種整天往返于教室與宿舍之間,晚上熄燈后還要秉燭夜讀的生活,用了兩句詩來概括:“悲凄起臥兩層樓,慘淡經營一管燭!” 上大學以后,有一段時間我們都忙于辨別的事兒,逐步地就有點兒彼此疏遠了,逐步斷了彼此的音信。直到有一日突然之間又收到了她的信,才知道她已經工作了,又告知了網上的e-mail地址及QQ號碼,才又聯系得上。通過網上更快捷的交流,發現彼此都改變了許多,而唯一不變的就是彼此之間的友誼吧! |
|||||
經典故事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 |||||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申明 | 網站公告 | 管理登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