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網站首頁 | 睡前故事 | 童話故事 | 校園故事 | 勵志故事 | 民間故事 | 成語故事 | 笑話故事 | 經典故事 | | ||
![]() |
||
|
||
|
|||||
只要你肯用心,遍地都是財富 | |||||
作者:佚名 經典故事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5/8/8 ![]() |
|||||
如果你是“的哥”,在醫院門口看見兩個人同時向你招手,一個手里拿著藥,另一個手上拿著臉盆,你會接哪個上車?可能有人會說,當然是就近原則,誰離得近就讓誰上車。上海有個“的哥”叫臧勤,他說應該接手上拿臉盆的人,理由很簡樸:手上拿藥的人多半是小病小痛,不會跑到離家太遠的地方去看病,而拿臉盆的人一定是住院的,路程通常會更遠,同樣是拉一趟客,收入卻相差懸殊。 一天正午,臧勤在上海美羅大廈門口接到一位乘客,車子剛起步,他就跟乘客熱情地聊了起來,“終于被我守到你了,從寫字樓里出來的,一定路程不短。”乘客一愣,自己的確要去機場,“你怎么知道?”他說,“我看一個人只要3秒鐘,那些在超市門口、地鐵口打車,穿睡衣的人可能去機場嗎?機場也不會讓他們出來啊……”乘客不由得興致大增,請他持續往下說。 臧勤舉了一個例子:“有一次,我在人民廣場看到三個人在前面招手:第一個是年輕女子,拿著小包,剛買完東西;中心是一對青年男女,一看就是逛街的;第三個是穿羽絨服的青年須眉,手上還提著筆記本電腦。我絕不猶豫地把車開到了羽絨服面前,那人上了車也覺得新鮮,說你為何放棄前面兩個不接,偏偏開到我面前?我說,第一個女孩兒子是正午溜出來買東西的,估計公司很近;中心那對情侶是游客,沒拿什么東西,不會去很遠。羽絨服豎起大拇指說,你說對了,我去寶山。 “我做過正確統計,我每日開17個小時的車,算上油費和各種費用,平均每小時的成本為34.5元。如果上來一個10元的起步價,大約要開10分鐘,加上每次載客之間的平均空駛時間7分鐘,等于是我花了17分鐘只賺了10元錢,而17分鐘的成本價是9.8元,不劃算,20元到50元之間的生意性價比最高。”乘客聽得瞠目結舌,五體投地,心想明天遇上了奇人,這哪像個出租車司機,成本竟然正確到了每分鐘,分明就是個成本核算師。 說話間車子已到了機場,乘客下車時,特意留下了他的電話。那位乘客名叫劉潤,是微軟中國公司全球技能支持部的部門經理,事后他在自己的博客上寫道:“臧勤給我上了一堂生動的MBA課!”不久后,劉潤邀請臧勤為微軟公司的50名員工講了一堂課,45分鐘的演講被掌聲打斷了8次。“神奇的哥”臧勤由此成名,先后又接受了多家企業的授課邀請。 上海的出租車司機平均月收入在3000元左右,而臧勤每月的收入是8000元。剛開始,險些所有同行都認為臧勤在吹牛,他又沒有三頭六臂,每日也得吃飯睡覺(sleep),收入怎么可能如此懸殊?有人專門到出租車公司查了他一年的營業記錄,才迫不得已信。臧勤把開出租車當成為事業來做,每日都仔細調查,用心總結,久而久之便練就了火眼金睛,空載率極低,效率自然比別人高出許多。 有道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臧勤是當之無愧的“的哥”狀元。“神奇的哥”其實并不神秘,不過是做事比別人更用心,僅此而已。世上從來不缺少財富,只是缺少發現財富的眼光。眼光從何而來?只要你肯用心,遍地都是財富。 |
|||||
經典故事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 |||||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申明 | 網站公告 | 管理登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