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棋有關(guān)的成語的故事“長安棋局”源自于唐代詩人杜甫的詩《秋興八首》之四中的兩句:“聞道長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勝悲。”說的是唐天寶年間,唐明皇專寵楊貴妃,奸臣弄權(quán),終釀成安史之亂。此時的杜甫生活困苦,既擔(dān)憂時局,又深知自己無力匡扶國運(yùn)。于是便在滯留夔州期間,將自己暮年多病的苦況、關(guān)心國家命運(yùn)的深情及對昔日長安生活的懷念,結(jié)合眼前蕭瑟的秋景,融鑄于詩作中,寫成這悲壯蒼涼、意境深閎的《秋興八首》。“長安棋局”后作為用于形容動蕩不定的政局。
“人生如棋”、“世事如棋”
“治國如弈”宋代文人歐陽修在《新五代史?周臣傳》中曰:“嗚呼,作器者,無良材而有良匠;治國者,無能臣而有能君。蓋材待匠而成,臣待君而用。故曰,治國譬之于弈,知其用而置得其處者勝,不知其用而置非其處者敗。敗者臨棋注目,終日而勞心,使善弈者視焉,為之易置其處則勝矣。勝者所用,敗者之棋也;興國所用,亡國之臣也。”歐陽修將治國用人比喻成弈棋落子,認(rèn)為只有知人善任方可治國安邦,反之,用人不當(dāng)則可能導(dǎo)致亂邦亡國。其拳拳憂國之心盡顯于字里行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