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故事:靜止的眼光 發展的人新一輪課程改革教學中倡導發展性的學生評價,教育教學中我們運用的歷程性評價的有利地促進了這一點,對學生進行歷程性評價可以促進學生的全面協調的發展,它既注重學生的現在,也考慮學生的已往,更著眼于學生的未來,它是學生發展的系統工程。我想將這些落實于教育教學中,可有時卻依舊轉變不了對學生的評價觀。
我班張瑜同學是個蔫差生,而且可以說學習成績最差,班級里只要有了他,誰也不會考倒數第一了.這是我一貫對他的評價。這不,本次期中考試,班級最終一名的桂冠又在每個人的意料之中落入了他的頭上。我又沉不住氣了,按照每一次的老例,作為班主任,又是緊接著的談話:我真佩服你,怎么考,考多少次,不管多少人,你都是倒數第一,真不輕易啊!三科加起來打70多分,還沒有別的同學一科的一半多呢,我看你呀,縱然200多個學生,縱然你考到畢業,也依然倒數第一,這輩子你連倒數第二都撈不著了。他又一次低下了頭,看起來像是又是十分懊悔的樣子,見到此狀,我對自己的指斥又一次感到很寫意,但是對學生的考試不寫意,給后進生留了許多義務,結果各科都留了,只見張瑜桌上擺著外語書,見到我進到班級又拿起了語文書,一會數學老師來了,又叫他去修改作業。張瑜,太忙了,全班數你最忙了。這樣下去,不用別人看著,你都活不好啦。我又來了對他的一頓指斥。他再次低下了頭,見到此狀,我暗自慶幸,本以為這兩次后可以奏效,可一階段后,知識依舊不會,名次依舊倒數第一,而且表情卻也變得麻木了。課堂上不跟著老師的思路走,好溜號,逐漸地還愛和別的同學說話,從來不自動舉手解答問題,有頻頻,提問到他頭上答不上而且還一副絕不在乎的樣子。我暗想,他是沒救了,一輩子他也就這一點出息了。后進生的轉化沒有成功,我突然之間之間之間有了想放棄他的念頭。沒想到,我出自教育本意,卻達到如此效果。我很痛心。過了幾天,收拾書箱,翻起了初中時的日記,有一篇深深地吸引了我:1996年9月15日,明天老師怎么能這么說我,說我這科無法入門,說我永遠都沒有成績暫時排在第一位的他有出息,我一定要做給老師看,我一定要把老師看我的這種眼光轉變過來,讓他有朝一日一定要重新評價我。(我想到了初中階段,我之后的努力學習,終于讓老師對我的評價有了轉變。我馬上想到了張瑜,原來,我在他的身上也犯了當年老師的錯誤,也許張瑜哪一天比我更有出息。我對他的評價不應是一成不變的,人是不斷發展的。此后,我對他多的是體貼,輔導,課堂中他的轉變也令我震動:學習興趣濃了,成績也稍有提高,期末雖然考了倒數第三,但是卻真的證明了我對他的評價是錯誤的。從此,我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每一個學生,也始終懷著一顆愛心去評價每一個學生。
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觀是以形而上學的靜止的僵化的看法評價學生,而學生是不斷發展轉變的人。靜止的眼光――發展的人,這是如此的矛盾。上案例中教師采用的是否定性評價,沒有效發展的眼光看學生的閃光點來進行評價。實踐也表明:自動的鼓勵比消極的刺激效果要好的多。上案例中教師的語言帶有譏諷諷刺色彩,學生不易接受,這嚴重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也只能助長他的逆反心理。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一個好的教師,縱然在他責備學生時,也時候記取不能讓兒童那種成為一個大暴徒的愿望的火花熄滅,一個班主任要以正確的指導和誠摯的愛去喚醒學生向上的心靈。所以我們班主任要懷著一顆愛心去評價學生,教育學生。
[反思之一]:教師不要成見看人,不應該用凝固不變的看法看待每一個人。班級有四五十個學生,學習底子不一樣,思想熟悉水平和思想品德品行參差不齊,青少年正處于長身體、長知識的時期,一切都是不確定的轉變著的,經過我們的培養教育,每一個人都可以成才的。
[反思之二]:教師應避免諷刺譏諷學生。語言是一種傳遞思想的信號,對人的心理、心理都能起很大的刺激作用。諷刺譏諷的話極輕易激起學生強烈的情緒反應,甚至會做出不顧后果的行動,教師應注意語言的文明,保護學生的自尊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