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倨與恭”這一下,卻激怒了希思,認為她是一心與他作對。競選期間,希思的人馬故意打出“我支持雜貨商,但不支持他的閨女(daughter)”的口號,以亮出撒切爾夫人的家庭身世,作為攻擊手段。但最終并沒能阻止撒切爾夫人登上黨首的位置。
在瑛國,一個政黨的領袖能否當上首相,還要看其領導的政黨在議會競選中能否勝出。已成為保守黨領袖的撒切爾夫人想的是,參與黨首競選是憲法賦予的權利,并不是“有意與希思作對”。不過,一個政黨,倘若內部不團結,縱然議會競選中得勝,自己當上了首相,也算不得一個能被人稱道的優秀政治家。
為此,撒切爾夫人要彌合與希思的干系。當選為保守黨領袖的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拜訪希思,熱情地邀請他參加自己領導的影子內閣。在被希思拒絕的狀況下,撒切爾夫人再次拿出自己的真誠,請希思手下的總督導員懷特洛出任保守黨的副領袖,除此,撒切爾夫人在政策主張上,對并非原則問題作了調整和修補,使得在對外政策上,兩派基本一致。此時,希思宣布聲明,對撒切爾夫人“完全相信”。撒切爾夫人憑著這種“前‘倨’后恭”,不僅讓保守黨空前團結,更是樹立了自己友善坦蕩的政治家個人形象,在一片贊揚聲中成為英國新一任首相。
司馬昭在五十五歲中風猝死后,長子司馬炎承當其相國、晉王的地位。此時,王祥與茍顗前往拜賀,茍顗對王祥說: “相國尊貴權重,何曾已經向他行了最重的禮,昔日去見他應當下拜。”王祥回答說: “相國確實很尊貴,然而依然魏的宰相。我們是魏的三公,公與王相只是相差一個等級而已,上朝時的班列也是相同的,哪有天子的三公動不動就去膜拜人的道理!這樣會折損魏朝的威望,也有損于晉王的德望。正人愛護一個人應按禮行事,我是不會膜拜的。”見到晉王時,茍顗立即下拜,而王祥只是長長作了個揖。當場司馬炎就說:“昔日才知道你王祥為何這么受正視啊!”
王祥雖然知道司馬炎遲早要做天子,不過,那還要大臣們的“勸進”,魏帝曹奐“禪讓”。王祥的“揖而不拜”,表面看來是倨傲,其實質是對晉王的尊敬和愛護:我若現在像拜皇上一樣拜晉王,那不就宣告晉王已存心要取代帝位了?王祥這樣做,即維護了君臣之禮,避免了讓司馬炎難堪,也保持了自己正義凜然、高貴獨立的人格。因此王祥也受到了司馬炎的正視。在司馬炎登上皇位后,王祥被“拜太保,進爵為公,加置七官之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