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偷桃子的故事郭沫若 (1892-1978),原名郭開貞,字鼎堂,號尚武。筆名沫若,麥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鴻,羊易之等。四川省樂山客家人,聞名文學家、劇作家、詩人,是中國新詩奠基人之一。同時,依然歷史學家、古文字學家、書法家、學者、社會運動家,致力于世界寧靜運動。郭沫若著述頗豐,主編《中國史稿》和《甲骨文合集》,一切作品編成《郭沫若全集》38卷。
郭沫若自幼聰穎,才智過人,4歲半上私塾,7歲能背《唐詩三百首》和《千家詩》等,他寫詩、對聯(lián)非常有功力,很小的時候,便顯露出橫溢的才華。
有一年,私塾周圍的桃子熟了。郭沫若和小朋友們一路爬進附近的寺廟里,專揀熟透的蜜桃摘了吃。不到半天工夫,廟里桃樹上的甜桃險些一切進了他們的肚里。老和尚大為生氣,便跑去找私塾先生告狀。先生痛感自己沒有教育勤學生,可是追問的結(jié)果,無一人承認。先生生氣了,上課時口出上聯(lián),譏諷諷刺學生-“昨日偷桃鉆狗洞,不知是誰?”而且向?qū)W生聲明:“誰要對得好,可以免罰,不打板子。”學生們你瞧瞧我,我瞧瞧你,半天都沒有一個敢回答的。先生曉暢郭沫若最頑皮,一定有他參加偷桃,所以決定叫他回答,也好罰他一下,警告他人。郭沫若無可奈何站了起來,只思考了半分鐘,便答出來-“他年攀桂步蟾宮,必定有我。”先生聽了非常高興,連聲夸獎,心想:對句不凡,顯示了強烈的進取精神,將來必定會出人頭地,干出一番大事業(yè)。結(jié)果全體偷桃學生,一律免罰了。
又一次,先生講過岳飛和文天祥的故事后,問道:“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你們要怎么辦?”又是郭沫若回答得精彩:“要振興中華多讀書,為富國強兵讀好書。”郭沫若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之后終于成為一位學識淵博,卓有成就的一代名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