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網站首頁 | 睡前故事 | 童話故事 | 校園故事 | 勵志故事 | 民間故事 | 成語故事 | 笑話故事 | 經典故事 | | ||
![]() |
||
|
||
|
|||||
林瓔的越戰紀念碑 | |||||
作者:佚名 經典故事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5/6/15 ![]() |
|||||
林瓔的越戰紀念碑關于越南戰爭,美國人一向爭議不斷,一部分人認為美國事在幫助越南人,另一部分人認為美國無權干預其他國家的事務。所以戰后許多年都會在為此爭論不休。這樣,參與越戰或戰死在戰場上的人的親屬,便感到受到了蕭瑟。有人提出修一座懷念碑,以抹平人們心中的傷痕。1982年,美國國會贊成越戰老兵的要求,決定建一座越戰陣亡者懷念碑,在全國范圍內征集設計方案。 21歲的華裔女大學生林瓔設計的方案在1441件應征作品中被選中。她事先依然耶魯大學修建系四年級學生。她設計的方案是:玄色的,像兩面鏡子一樣的花崗巖墻體,像打開的書向兩面延長。兩墻相交處從下面到地平面,約有3米高,底線逐漸向兩端升起,直到與地面相交。墻面上刻滿陣亡者的名字。林瓔說:“當你沿著斜坡而下,望著兩面黑得發光的墻體,猶如在閱讀一本敘述越南戰爭歷史的書。” 林瓔的設計引起了遍及爭議。那么多身價不菲的修建大師的作品都被鐫汰了,一個尚未大學畢業的女孩兒子的作品,怎么會好?有人說:它像澳洲土著民用的回飛鏢,而回飛鏢意味著災難必將重演。有人說:這是地面上的一個黑洞,是麻煩事的象征。有人說:懷念碑應該拔地而起,雄偉壯觀,而不應陷入地下。 接下來,指斥逐步升級到人身攻擊。什么“丟臉的破墻”、“令人羞辱的陰溝”、“玄色傷疤”等等。有人嘲諷林瓔,你可真幸運,只在紙上畫一道黑線,就拿了冠軍。最終,人身攻擊又升格為政治攻擊。說什么:“怎么能讓一個亞洲人設計在亞洲發生的戰爭的懷念碑,那對我們美國人豈不是太諷刺了嗎?”一個美國大富翁看到懷念碑是一位亞洲人設計的,大怒。他自己掏錢給那些生氣的越戰老兵買機票,鼓勵他們去華盛頓抗議。他還糾集了一批人提出由政府撥款,請一位白人雕塑家,再設計一個包括三個美國軍人和一面美國國旗的雕塑,建在林瓔懷念碑的正前方。鬧到最終,連美國內政部長沃特也出來干預,他說:如果不能和反對者達成妥協,就取消建懷念碑的打算。 林瓔保持自己的主張。她尖銳地指出:那些附加的東西對于原作無異于一種造成缺陷的入侵行為。她不贊成野蠻地將兩種作風的懷念碑放在一路的做法。她說:“這項設計的主體一定是‘人’,而不是政治。只有當你接受了這種痛苦,接受了這種死亡的現實過后,才能走出它們的陰影,從而超越它們。我的確希望人們為之哭泣,并從此主宰著自己回歸灼爍。” 形勢越來越嚴重。幸運的是美國修建界與藝術界是刻薄的,主張學術公正。他們為了平息爭論,決定再度審閱一次一切1441件大賽作品。全體評委再次表決,大家仍然一致認為林瓔的作品確實是最好的。可是,他們為了調和強烈的反對聲音,也是為了讓這樣一個天才的、卓異的作品能夠問世,最終贊成了在懷念碑附近再建一個“三個戰士銅塑”以及一面美國國旗。1982年10月,懷念碑建成,碑面上鐫刻著58132名美軍越戰陣亡者的名字。 竣工的日子舉行了隆重的開幕儀式,人們在懷念碑上尋找著自己在越戰中死去的朋友或親人的名字,獻上鮮花和禮品,依靠哀思。但是,在典禮上居然沒有任何人提到林瓔的名字!在典禮的節目單上,也只印著另一個人設計的“三個戰士銅塑”。 爭論的熱潮尚未完全平靜,林瓔已離開了熱潮的中心——華盛頓,開始了持續求學之路。這種寵辱不驚、踏實努力的品格讓人一會兒就想到她的家庭。她的父親(father)是陶瓷專家,美國俄亥俄州美術學院院長,母親是俄亥俄州英語文學教授。姑父是中國修建大師梁思成,姑母就是林徽因。家庭的影響,親屬的熏陶,個人所受的教育,成就了林瓔。幾年后,她得到了耶魯大學碩士學位,接下來又得到了耶魯大學博士學位。正直的美國人沒有忘記林瓔的貢獻,在懷念碑落成后的幾年,大量的榮譽和嘉獎接二連三,1984年她得到了美國修建方面的權威獎項——美國修建學院設計獎,隨后又得到了總統設計獎。她被美國雜志評為“20世紀最主要的100位美國人”之一。 在美國首都華盛頓,林瓔的懷念碑已經成為最具觀賞性的場所之一。當人們在懷念碑上找到自己朋友或親人的名字時,他們在吊唁和憂傷中思考和反省生命的代價和死亡的原因。一個真正的藝術家的作品就應該具有這樣的力量。一個真正的藝術家只有服從自己的心靈,他的作品才能感動世人,超越時代。 |
|||||
經典故事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 |||||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申明 | 網站公告 | 管理登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