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網站首頁 | 睡前故事 | 童話故事 | 校園故事 | 勵志故事 | 民間故事 | 成語故事 | 笑話故事 | 經典故事 | | ||
![]() |
||
|
||
|
|||||
宋慶齡的“美食外交” | |||||
作者:佚名 成語故事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5/5/19 ![]() |
|||||
宋慶齡的“美食外交”一個女人的生活情趣,同樣折射她的心靈。宋慶齡從來喜歡美的事物、美的感覺、美的情趣。她的個人生活,富有美的情調,比如她愛花,會彈鋼琴,另有愛做菜。她母親傳給她不少烹飪的竅門。稍有閑暇,她就像好客又細心的家庭主婦一樣,系上圍裙,照著食譜烹調試制。據說,她喜歡做魚、做雞。她做的姜汁鯉魚(carp),顏色鮮艷,十分悅目,她燒的薄荷肉、杏仁雞,制作的水果沙拉,也常請朋友和身邊的工作人員一道品嘗。 宋慶齡喜歡烹飪。雖然她一生中的絕大多數時間里都有專職的廚師或兼做飯的保姆,但她仍常常自己下廚。 在請客人吃飯時,她總是自己訂菜單,有時還自己下廚,特別是為一些她知道他們口味的朋友。所以,險些所有比較親近的朋友,都曾嘗過宋慶齡親手做的菜。到宋慶齡家中做客時,她常常會出其不意地說:“我給你們做個菜。” 鄒韜奮的夫人沈粹縝曾回憶:“抗戰勝利后,宋慶齡從重慶回到上海,邀請我到靖江路45號她的住處吃飯。她親自圍上小飯單(圍裙)下廚做菜。她做的鯽魚(crucian)塞肉是公認的好味道。席間在座的另有廖夢醒等友人。” 曾任蘇州市教育局長、衛生局長的馬崇儒講道:“1947年圣誕節的正午,宋慶齡邀請顧綿心、陳維博、柏里和我到香山路參加她的家庭便宴。宋慶齡同志熱情接待,親自送茶,親自做各種萊氟” 曾在抗戰前擔任宋慶齡和地下黨的小通信員的董惠芳回憶說:“我在宋慶齡身邊四五個年頭的日子里,感到無比的幸福。她教導我要勤勞、誠實、勤學,手把手地教我整燙衣服,還親自動手烹調……” 1949年以后,情況寬松了,宋慶齡也有了聚集展示自己烹飪手藝的心情。1964年,宋慶齡出訪錫蘭(今斯里蘭卡),提前飛抵昆明適應氣候。見到陪同出訪的女攝影家侯波,宋慶齡很高興,拉著她的手噓寒問暖。有一日,宋慶齡說:“侯波,我想親手給你做一樣菜,讓你嘗嘗我的手藝。我喜歡炒菜,這也是一門藝術。” 菜出鍋了,是一道青椒鱔魚絲,侯波沒想到宋慶齡還會炒菜,而且手藝那么好,連連說好吃。“是嗎?既然你愛吃我炒的菜,那我每日正午為你做一樣菜。”宋慶齡寫意地說道。 令侯波吃驚的是:她們在昆明停留了36天,宋慶齡線道菜。沒有重復的,而且味道都很好。 之后在北京什剎海,徐肖冰和侯波受邀拜訪了宋慶齡,宋慶齡親自拿水果給他們,一會又拿出來一條淡綠色的絲巾和一件白色的確良襯衫,說:“這是我從上海給你們兩個帶來的小禮物。”他們倆一時感動得不知說什么好。過了一會兒,徐肖冰不美意思地說:“謝謝宋副主席,我們兩個都沒有什么東西送給您……” 宋慶齡馬上打斷他的話,說:“以后希望你們不要和我講客套,我把侯波當做自己的閨女(daughter)一樣看待。明天我還要下廚給你們倆做菜吃。”說著,就真的走進廚房。 吃完飯后,她又給侯波的孩子們帶了好多吃的,還按照南方的習俗頗費心思地預備了煮雞蛋,并對侯波說:“下次再來的時候,一定要帶著孩子,我喜歡孩子。” 像對待其他事兒一樣,宋慶齡在烹飪上也不是隨心所欲,而是精益求精的。她注意收集食譜。在她的書柜里有形形色色的關于烹飪的書籍。嘗到好吃的面點和菜肴,她會請秘書詢問配料和工序,甚至向制作者背后請教。 她在北京住宅的臥室和書房之間,有一個小廚房。這里面所有的廚具,都是宋慶齡自己使用的。一臺英制老式冰箱、一只臺式電爐、一條藍底白點的棉布圍裙,以及砧板、菜刀,各種盆、盤、鍋、鏟。調料瓶上貼著的紙簽上,宋慶齡自己用中英文書寫的“肉蔻”至今仍然清楚可見。除了為客人即興添菜,她還常在這里烹制牛肉、豆腐、西紅柿、洋蔥、茄子等,分給工作人員品嘗,并聽取他們反映的意見。 一般狀況下,宋慶齡是不收禮物的——但食譜是例外,而且,對于為她提供食譜的人,宋慶齡要特別致謝。1976年4月,她曾致信愛潑斯坦:“我現在又要麻煩事你把附上的信件轉寄給那位慷慨地把那本又大又漂亮的食譜送給我的人,因為我不知道她的姓名和地址。我盼望著再見到這張鮮艷的蘋果臉。” 如果所請的外國女客人帶來自己家里做的點心或蜜餞、腌菜之類,宋慶齡會請她們把做法通知她,日后她就找時間卷起袖子到廚房里去試試。 在宋慶齡那里,中國的食譜還可以用于外交。她請外國人品嘗中國菜時,如果客人們是第一次吃到這種菜,她就注釋給他們聽,如“杏仁豆腐”“杏仁茶”等等。有時她還會應客人的要求,把菜譜和制作方式寫出來送給客人。她制作甜點,一是要考慮有特色,例如在招待外賓時,險些每次的菜單上都有“杏仁豆腐”,因為這是北京小吃;二是一定要保證材料實在。她從來不用外面能夠買到的杏仁粉,而是自己用小石磨加工杏仁,所以,她做的“杏仁豆腐”很受接待。為了通知外國朋友如何制作“杏仁豆腐”,宋慶齡還曾用法文寫了一封信,這也是我們現在收藏的惟一一件宋慶齡手書的法文信。 1956年8月14日至23日,宋慶齡到印度尼西亞訪問。返國后,她到處尋找英文的中國菜譜,要送給事先印度尼西亞總理阿里·沙斯特羅阿米佐約的夫人去試做,因為這位夫人很愛做菜。 9月17日,沒有找到菜譜的宋慶齡寫信給愛潑斯坦;“請轉托邱茉莉替我買一本質量好的中國烹飪書(英文),送給(印尼)總理夫人,這是她特別要求的。他們夫婦倆特別喜歡中國菜。”邱茉莉在這件事上幫上了忙,宋慶齡很高興,專程寫信道謝:“從心底里感謝你幫助我找到了這些難得的食譜。相信‘阿里大媽’收到后會不知有多高興,因為他們在中國訪問時始終沒有找到,而他們夫婦都喜歡中國菜。沙斯特羅阿米佐約夫婦在印度尼西亞被人民稱作‘阿里伯伯’和‘阿里大媽’,因為人民熱愛他們……” 宋慶齡愿意和朋友一路切磋烹飪武藝,并把烹飪當成忘記煩惱和孤獨的一件樂事。 |
|||||
成語故事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 |||||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申明 | 網站公告 | 管理登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