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瀝骨王少元長到十幾歲,知道真相,小小的心中只有一個悲哀的愿望:到荒野中去找回父親,重新安葬。可是,他連父親的面都不曾一見,其實就算他曾在模糊的影象里有過父親的面貌,此刻父親也已經是沒有面目可言的枯骨了。他所知道的,只是別人指給他的一個粗略的位置。而戰亂十余年過后,怎樣才能在一片森森的白骨中去找到屬于父親的那一具呢?
他聽人說起一種驗定的方式,就是把自己的血滴在死人的骨頭上,如果是親子干系,血液會滲到骨頭里去;如果不是,血液就滲不出來。那少年聽了這話,果然到荒野上去試驗,他戳破自己的肌膚,試著用鮮血一一去染紅荒野的白骨。
從破曉到傍晚,他匍匐在荒冢之間,一個時辰已往了,兩個時辰已往了,他的心比他的傷口更痛。然后,一天已往了,兩天已往了,他的全身刺滿了小小的破口。他成為一座血泉,正慢慢地、不斷地流出血來。這樣的景象,連天神也會被感動吧!
到了第十天,他終于找到這樣一具枯骨,他滴下去的血,那骨頭馬上接受了,而且,深深地、深深地吸了出來,像是要擁抱那血液的主人一般。那少年終于流下眼淚,把枯骨虔誠地抱回家,重新安葬。
這種認親的方式并不見得正確,可是,使這故事動人的是在方式正誤之外的那少年真誠尋根的一顆心。
|